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地理報告:台灣的地形:台地




報告主題
台灣的地形:台地






何謂台地?
所謂台地,是指坡度平緩周圍較陡,而具有較高海拔的突起廣大平面地形,一般而言,海拔低的廣大平面,叫做平原;海拔更高的稱為高原;台地則包括介於海拔一千公尺以下.一百公尺以上的廣大平面地形,台灣本島境內的台地大都在600公尺以下,只有埔里北方的大平頂台地一帶高達700公尺
台地的形成,被推論在第四世紀更新世後期(一百萬年前),台灣地勢增高,風化加強,侵蝕劇烈,石礫.沙石自山區沖刷至低處堆積,形成礫石層,後又受陸地上升影響,使礫石層上升至目前的高度,表面平坦地勢較高,並緩緩向海傾斜,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西部,因受河流分割,所以只能斷續存在。簡單地說,台地,原為沖積扇,後因地盤隆起而被河川侵蝕分割而成。
台灣的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盆地.台地及平原為主體;台灣地形區分為十類:1.山地2.火山3.山麓丘陵地及切割台地4.台地5.盆地6.平原7.隆起珊瑚礁8.海岸9.火山島10.沿海州,其中台地地形主要分布在台灣島的西部(山麓丘陵地帶的西側),面積十分廣闊,主要的台地從北到南有林口桃園.中壢.平鎮及伯公岡.湖口.后里.大肚八卦.恆春等台地。
台灣的台地大多被紅土礫石層覆蓋,標準的剖面在高速公路林口段的兩側邊坡上清楚可見。通常礫石層的表面有數公尺厚的紅土層覆蓋,紅土台地上,相思樹林最常見,各台地上的土地利用方式,由於水利灌溉.氣候.土質改良等條件的不同,各有其特色。



林口台地

年代:200萬~80萬年前

 
 盆地西緣的林口台地是一塊標高250公尺的平台,與盆地以山腳正斷層為界,台地位於下盤,與盆地之間的坡面就是山腳斷層的斷層崖。台地西側則以陡坡緊接台灣海峽。由於受到侵蝕作用的影響,台地邊緣已被刻劃成鋸齒狀,並發展出一套放射狀水系,使得山腳斷層的真正位置已沒入盆地中。

  台地頂部有一厚度可達12公尺的紅土層,其下則為厚達200公尺以上、第四紀沈積的礫石及砂泥層,年代約在200萬到80萬年間,其中滿布大塊的鵝卵石。
  台地北端有屬於大屯火山群觀音火山錐,台地東緣與盆地間的坡面上,有零星分布的第三紀褶皺岩層逆衝於第四紀的礫岩之上,兩者之間的界面就是新莊逆斷層,不過大部分的斷層面也遭放射狀水系侵蝕殆盡。山腳正斷層與新莊逆斷層,這兩個幾乎緊貼在一起的斷層向西南方向延伸,成為台北盆地的西界。

 



桃園台地
桃園位於桃園縣,在台北盆地和林口地之西,以及湖口地和關西地之東。桃園縣除了復興鄉雪山山脈以及龜山鄉東部屬林口地以外,其他地區皆屬桃園地。
桃園附近遍佈著高度不等、上覆紅土、狀如扇形之礫石堆積層,形成階梯狀排列的河階台地。這些礫石堆積層的岩性相差不大,主要由下部的礫石層與上部之紅土層組成,礫石主要為白色石英岩,暗灰色矽質砂岩、淺灰色砂岩,另含少量黑色玄武岩,紅土層風化徹底,幾乎不見任何礫石。

在礫石堆積層以下之地層主要為楊梅層,楊梅層主要由礫石、砂岩及泥岩互層組成,以砂岩成分較多,楊梅層受到構造擾動,因此礫石層以不整合的形態覆於楊梅層之上。
桃園地在清朝日治時期時,是個土壤貧瘠的農業區。由於缺乏大河川可以灌溉,以及海風所帶來的風沙的影響,農業收成並不好,開發也較晚。居民們為了灌溉,挖水塘來蓄水,造成今日桃園地水塘遍佈的景象。
近年來,由於石門水庫的興建,解決了桃園地的灌溉問題。又由於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台北的帶動,工業區紛紛設立。今日的桃園地,已成為北台灣重要的工業區和農業區,人口接近二百萬。





大肚台地
大肚台地位於台中縣行政區的西側,是臺灣西部系列台地地形之一,而大肚台地與其北面的后里台地,原是連在一起的礫石層古沖積扇,後因大甲溪的切割而分開。
大肚台地是一長方形臺地,其地勢走向,大致從北北東往南南西的方向延伸,因為受到來自東南地殼板塊的力量擠壓,除了形成褶曲.斷層地形,並使得台地中央部分向西北方突出,整個台地地勢朝向東邊傾斜,地貌上呈現西坡較高較陡;東坡則較低較緩,東西兩側產生不對稱的現象。其中央最高達310公尺.南部台地面250300公尺.北部台地面約200公尺。平均高度151公尺,在台灣西北部的台地地形中,居第三高,次於后里台地.林口台地。
整體來看,大肚台地的隆起高度頗大,一般地段相對高度不大,東側斜面坡度平緩,但西側及南側兩斜面的坡度陡急,切割劇烈,因此坑谷眾多,尤其西南側的斜面,因谷頭侵蝕非常旺盛,多處出現陡起曲折(鋸齒狀)的崖線,地形景觀最為複雜。
大肚台地的地層構造:最上面的地層是紅土層,厚度約1.2公尺(東斜坡較厚約3.2公尺),下部的地層是礫石層,基盤是屬於頭山統地層。
大肚台地上的褶曲地形甚多,包括大肚背斜.南勢背斜.北勢坑向斜等。大肚台地的斷層現象大多發生在第四世紀中更新世,距今約一百萬年前,屬於到目前為止仍有活動的活斷層,據專家推測:若有其它較大的力量誘發其做較大的活動,則可能造成某種程度的災害。



從活動斷層與地形面的關係來推論大肚台地地形的演育過程如下:
在中更新世(距今約一百萬年前),大安、大甲、大肚等溪在其下游形成廣大的聯合沖積扇,嗣後受到來自東南方的地質應力(板塊造構運動的推擠力),及其西南側受阻於北港高區的影響,造成向西突出的弧狀構造,同時在大肚台地的西緣發生清水主要逆斷層,形成引曳崖、背斜、向斜構造及平行性副斷層,如橫山、南勢、龍井斷層等地景。因為當時背斜軸部的不均衡隆起,形成了背斜高區與鞍部,當大甲.大肚兩溪從構造鞍部切過背斜後,就形成大缺、舊莊、橋頭寮、公明和北勢坑等五個面,這五個面形成後,當時台中盆地正加速下沉,於是大安溪的一條分流經過后里台地東部折向南流,會合大甲溪之後,再向南流,注入大肚溪,而在台地東南緣形成西成功嶺面和成功嶺面。等到后里面形成後,大安溪才全部西流;大甲溪也在注入台中盆地處形成大甲溪古沖積扇,等到這沖積扇扇端堆積的高度超過大肚台地和后里台地間的鞍部高度時,才又恢復西流,並下切大甲溪古沖積扇,形成今日大甲溪兩岸的階地。



八卦台地

八卦台地位於臺灣西部中央,彰化平原的東側,含括今日南投縣之南投市、名間鄉,彰化縣之彰化市、芬園鄉、花壇鄉、大村鄉、員林鎮、社頭鄉、田中鎮、二水鎮之一部。北以大肚溪為界,南至濁水溪,西臨彰化隆起海岸平原,東為台中盆地,大約呈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地區。八卦台地在三萬至五十萬年前,原為大肚溪及濁水溪聯合沖積扇的區域,受板塊運動的影響而隆起,使原本低平的沖積扇逐漸隆起成為台地。

八卦台地中央部狹隘而兩端較寬,總延長約三十二公里,寬約四至七公里,面積約兩百一十平方公里,海拔在10433公尺之間,範圍跨彰化、南投兩縣。由於受到菲律賓板塊向西北方不斷擠壓,地勢大約為西陡東緩、南高北低。            

八卦台地可區分為十一個平坦的地形面,台地上的平坦面以南部保持較佳,台地的北部,由於劇烈侵蝕作用的影響,造成許多侵蝕溝,形成今日丘陵的地帽,僅於台地頂部仍殘存零星窄小的平坦面。

台地西坡為陡峻的斷崖層,東坡為緩傾的河階面。台地北部和西緣的侵蝕較盛,已呈丘陵地貌,南部和東緣則尚保留許多平坦面。八卦台地兩邊的河谷屬間歇河,乾季時河床乾涸,雨季時流水滾滾,俗稱為坑,松柏坑即為一例。八卦台地西北部,已被雨水和河水侵蝕切割成為丘陵,平坦面殘餘小塊或呈狹長之坪頂。整個八卦台地並不是非常平整。



資料來源

1) 圖片名稱:China Taiwan map.jpg
   http//map.vbgood.com/China_taiwan_map.htm

2) 林口台地,http//earth.fg.tp.edu.tw

3) 桃園台地,http//zh.wikipedia.org &
   http//gis.geo.ncu.edu.tw

4) 大肚台地,http//www.scjh.tcc.edu.tw

5) 八卦台地,http//www.hs.ntnu.edu.tw &
   http//www.ttjh.chc.edu.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